一曲大河安澜的赞歌——评豫剧现代戏《大河安澜》

发布日期:2022-08-21 作者:魅力中国杂志社 点击:16079

1660916148171361.jpg

河南豫剧三团被誉为我国编演戏曲现代戏的“红旗团”,创作演出的每一部戏,都紧跟时代,贴近生活,传递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他们近期创的豫剧现代戏《大河安澜》,就是一部具有鲜明黄河文化艺术特色的好作品。1661005954132845 (1).jpg

 《大河安澜》用戏剧语言讲了一个发生在黄河边的故事,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里,展现了村民刘大河、刘大堤父子两代守河、治河人的人生际遇。故事里有普通人之间浓浓的情感依偎和精神寄托,有英雄的英勇奋斗和牺牲奉献可谓起伏跌宕、一波三折,甚是动人。 1661009383144936.jpg

这里,不妨让我们用当代的审美视角,来检验这出戏艺术创作。艺术贵在创新,这出戏没有蹈袭窠臼,而是大胆突破原现代戏创作模式,用心找到并运用了一些新的表现手段。首先,独特的诗性语言,创造出了一种与观众情感相适应的表达,既体现出了作品意向高远,体现了戏曲对当代观众的尊重。以往河南豫剧三团的的现代戏语言生活化,接地气,深受观众的欢迎。这出戏除了继承这种特色之外,诗性的语汇让戏的美感更为强烈。开幕那充满沧桑感的“大禹王战龙王”的吼唱到了震铄古今的治水王大禹和神话中的龙王开战,吼出了中华民族与黄河的关系让人觉悟到了黄河历史文化的深度和厚度。大河与安澜一起看河”,更是一种诗意表达大河唱“黄河日夜默默流,流出了一代代生灵岸上走,流出了两岸麦苗绿油油,她用奶水血泪浇灌大地,咱才能辈辈相传吃喝不愁……她把我当儿子养大成人,我把她当亲娘精心伺候……”这简直就是一首黄河的赞美诗,诠释了黄河何以被称为母亲河,可以使人们对黄河的亲近感生。大河与安澜坐在堤上憧憬未来时,舞台出现了两个演员优美的舞蹈,用舞蹈的形式他们美好的希冀进行了艺术的阐释。

微信图片_20220821130811.jpg

剧中前后三次出现的光背汉子们的群舞,铿锵有力,气势如虹,舞出了一种黄河人治理黄河的坚毅、韧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编导知道,如果一般语言给黄河人留下的境界太小,那么,所表现黄河的气质便难以在戏剧的意义上飞扬起来。于是,就有了诗性语言的追求。大河都对护河堤的认识,就是“守护春种与秋收”,让你展开想像的翅膀,去联想安澜的黄河可以给人们带来丰硕的果实和幸福生活。安澜评说儿子大堤:“他是大河一滴水,离开黄河不能活”。“一滴水”的象征和比喻,正是一种中国人的价值观的诗意表达。其次,这出戏把传统戏曲的表现程式,有机地运用到了剧情之中,强化了戏剧之美。刘大河在河堤上抓老鼠的“做功”,自然地运用了“矮子步”、“大劈叉”和“串飞脚”等传统戏里的功夫动作;刘大堤察水文资料与洪流搏斗的“圆场”,还用上了高难度的“扫堂腿”和“卧龙搅柱”,拓展了现代戏曲表达的空间,使传统戏剧和现代戏之间,有了一个很和谐又很自然的传承,也必然产生了强烈的剧场效果。再有,当下的戏剧舞美,不能排斥现代科技声、光、电手段的运用。戏曲固本而求新,才能让更多人的观众走进剧场。一桌两椅,强调虚拟,确实跟不上当代审美的要求。本剧的舞美虚实结合,适度地用了现代科技手段。波澜壮阔的大黄河浪涛奔涌的声像,天幕展现出的黄河两岸壮丽宏阔的风光,甚至,直升飞机也豁然醒目地出现在了典型环境中,这是电视投影的作用。用电来制动旋转的舞台,更易于进行时空和环境的转换。电脑灯打造出了大雨如注、大风咆哮的特殊效果,使舞台上美不胜收。戏剧,在不影响演员表演的前提下,用舞美创造美来吸引大众审美,做的是有用之功。  1660916262142996.jpg

归根结底,戏剧文学就是人学。本剧大河、大堤和安澜三个主人公,每个人都个性鲜明,血肉丰满,而且表现出了英雄主义品格。主人公的艺术形象,既不能搞人为痕迹过重的“三突出”、“高大全”,也不能俗而无味。普通人可以成为英雄,英雄也来自普通人,戏剧表现的首先应该是正常的人。刘大河明知守堤条件艰苦,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个差事,向乡亲们表达了“人在阵地在”的承诺。这一个行为,我们便可洞观到他的心灵深处。对于一个黄河上游飘下来的孤儿,吃乡亲们的百家饭长大,对乡亲们、对黄河、和对安澜的疼爱都出自本心。他用吹口琴排解孤独的煎熬,每天不管风吹日晒还是雨雪交加,都守岗尽责、负重前行。他抓老鼠,查险源,堵漏洞,用自己积极的护堤行动争取入党,执意和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们站在一排。刘大河作为一个普通人,在这里展示出了一种精神:执着、坚毅和奉献。而刘大堤则是新一代的年轻人,他在黄河边长大,时时沐浴解放后国家的各种惠民政策,自然而然地建立了自己的理想,为治理黄河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因为有了父亲为守护黄河牺牲的过往,加上他为索取数据在黄河中差一点被淹死的事实,母亲安澜和爱人桂兰害怕失去至亲之人,反对他继续与治黄打交道。而他却坚定不移走选定的道路,挺起自己不屈不悔不弯不折的脊梁,终于研究出了数字调沙控沙的科学方法。刘大河、刘大堤是母亲河滋养的两代人,具有能代表中华民族黄河儿女的钢铁意志,在家国有难时,他们会冲在最前面,有敢于真诚付出的勇气。剧中另一个主人公安澜,则是个兼具中国女性贤惠善良特色的典型。她是个城市人,因遇难被大河相救,体察到了黄河边的人们都是好人,便诚心嫁给了大河,与他栉风沐雨、甘苦与共。在教育事业中,她努力工作,还成了优秀教师。当她明白了儿子大堤的治黄决心,即深明大义,坚定地支持了他的事业,进而完成了她自己爱生活爱国家的精神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于厚望,他曾明确地对青年人讲,“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剧中的三个主人公,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英雄,就是先后生活在黄河岸边平凡加一般等于普通的年轻人,守河、治河的“奋斗”,使他们活出了做人的高质量。在戏曲现代戏的人物序列里,《大河安澜》又给我们增加了形象鲜明的大河、大堤和安澜。  1660359192785370.jpg

戏剧文化强调抒情。好戏曲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感动人,这是任何艺术品都追求的目标。《大河安澜》把人世间的情和爱,表达得淋漓尽致。戏中多处泪点,动人心弦。比如,大河强忍内心即将失去安澜的巨大悲痛,还要装出笑脸送她“省亲”的情节,就尤为动人。这种“两只手拉着亲和爱”的特殊送别别具情致,此时,演员那有控制的吟唱,可谓直抵人心。再比如,大河因抢险罹难,群众祭奠他的情节也非常感人。面对大河牺牲的遗体,二婶流着泪,问天问地问大家:“这人刚才还好好的,怎么这会儿就走了?啊?”七宝撕心裂肺地吼叫“大河,我的亲哥呀,我七宝还等着你来打我啊!”老支书则流着泪道“你一直要求入党,今天被批准了,可你的党员证还没发到手,你咋就……”层层推进,大家对一个好人、一个英雄的惜别,都难免怦然心动,热泪难禁。出国多年的安澜终于回来了,作为儿子的大堤却不认娘。一走多年,为什么连封信都没写?儿子误解她嫌贫爱富,不配做母亲。当安澜诉说被困的曲折过往,把满满一书包被压住未曾发出的信,控制不住掏撒在地上时,在场的人们看到都哭了。人物此刻和观众有了一种心理连接,进而形成一种共鸣。编导是高级的人间情感的调剂师,不断往人物人性深处挖掘,使得人物和作品都上升品格,进而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1660916294556255.jpg

剧中的刘大河、刘大堤两个主角均由豫剧著名表演艺术家贾文龙一个人饰演,这无疑是一次严重挑战。在现代戏里,一个人饰演两个贯穿始终的重要角色,以前还没有过。大河与大堤的唱腔多姿多彩,演唱时或大开大合,犹如大河奔流,展示出极强的穿透力;或根据人物和剧情控制发声,使唱腔如诉如泣,形成动人心魄的感染力。在这一部戏里,大河、大堤共有一百多句唱腔 ,贾文龙唱得风生水起,穿云裂石,波涛汹涌。他戏中“唱做念舞”的高超技巧展示,观众也不断击节叫好,直呼过瘾。饰演安澜的杨红霞嗓音清亮、通透、圆润,是个非常善唱的好演员,她韵味十足的演唱,用心用情塑造的这个人物,得到了观众由衷的赞赏。饰演桂兰的刘雯卉,以及饰演老支书、安澜父、二婶子和七宝的演员,都有各自精彩的表演。这出戏,从表演的角度讲,既是“人包戏”,也是“戏包人”,可以说,豫剧三团的艺术家们,为《大河安澜》的创作成功,又做出了新的成绩。

 中华民族有一句老话,叫“黄河安澜,天下太平”。那些生活在黄河边的普通人的命运,始终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这出豫剧现代戏,唱响了一曲大河安澜的嘹亮赞歌。(文/王洪应)微信图片_202208211308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