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艺术的达成 归于心灵的净土——访谈玉文化学家学者江富建教授

发布日期:2021-12-10 作者:魅力中国杂志社 点击:7346

 人物简介:

 江富建,南阳师范学院教授,原华夏玉文化研究院院长,华夏玉文化大讲堂创办人,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宝石鉴定师、中国珠宝首饰玉石评估师,荣获河南省高校师德建设“十佳标兵”南阳市首届玉文化产业“十大领军人物”、南阳市“玉文化推进大使”称号。致力于玉文化、玉雕艺术和玉雕美学的研究。出版专著《独山玉文化概论》《中国独山玉》《玉润砣舞——中国玉雕艺术导论》《宛玉春秋——南阳玉文化源流之光》《玉雕美学漫步》《独山玉文明之光——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独山玉制品调研》等。

微信图片_20211210171007.jpg 

人生是一场盛大的修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会在路上。江富建先生以其君子如玉的率真性情在玉雕艺术间笔耕不辍,于玉雕美学秘境里漫步行走,情趣、智慧、才情光照玉人和读者的心灵,为艺术而奉献的人生,快乐清心了他人,也幸福了自己。

81dc99e81241ac2b219013dfbe4dec5.jpg

对话江富建教授

记者:有一位玉雕大师在北京做展览时发现,目前艺术市场玉雕作品不在几大主流市场,并且也少有机构去推介,这是什么原因?

江富建:这个问题有点复杂,我们知道玉雕属于小众行业,文学有文品,画有画品,而玉雕也应有自己的品藻。

记者:在我国现今的教育中玉雕艺术理论体系似乎都向着西方的雕塑看齐,是这样吗?

江富建:雕塑讲究的是造型。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陈从周先生说过,不懂中国画,造不好中国园,同样在玉雕艺术的学习中,要注重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中,传统雕塑文化元素十分丰富,诸如壁画与雕塑。因此,在学习玉雕艺术的过程中,要善于学习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雕塑的精气神,同时可以对西方雕塑进行借鉴。

记者:玉雕艺术的学习与精进,其理论其思想,我们传承什么?师授什么?

江富建:玉雕艺术的学习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更重要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风气神韵。在修持玉雕艺术的过程中,要不断追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更高意境和人文情怀及才情思想,并根植于日常自我德行的修持当中。 

记者:当今的玉雕艺术之地域,是苏工首屈一指、京工处于领先?还是海派执掌大旗、中原派摇旗围观?

江富建:苏工的秀美、婉约灵巧,京工的规整宏大,中原的厚重豪迈,尽是中华玉雕艺术的精华,其地位崇高、盛名显赫。各个派系相互借鉴,相互交融,共同奏响了一曲盛世华彰。未标题-1 - 副本.jpg

记者:明代陆子冈大师的作品当代还能出现吗?

江富建:明代琢玉嵌宝工艺家陆子冈大师能被人们所崇尚,不仅是他的构图、背景、诗文水平神乎其技,更重要的是他的人生更浪漫,天性、率真、自然的将个人的性情融入到玉雕艺术之中,终名垂青史。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当今的玉雕大师能有追寻者。

记者:若想有志成为玉雕大师得靠什么达成?

江富建:我个人认为扎实功力,仅仅靠技法,得其功而不得其意,玉雕艺术的创造注重写意讲究神韵气象,追求抒怀逸趣、物我合一的精神。

玉如其人,艺如其心,人品不高,砂砣无法,为艺术而艺术,有献身玉雕艺术的精神,铁笔转动起来便是风神气象。以率真的天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自有丘壑,砣下自有神助,玉雕大师才有可能达成。

记者:艺术做人都是一种修行,你怎么理解呢?

江富建:艺如人生,尘世一遭。有苦有甜,关键还在于自我的内心世界,返归人性的真实,生命意识的觉醒,做好应该做的事情,承当应有的责任和使命,心静下来时,那么心灵自会得到安顿。

学习是一种常态。一日,好友美学大家朱良志先生新书出版特意给了江教授一本,《南画十六观》 一书共六百多页,江教授拿到后便认真拜读,读了又勾画,有感而发时则批注诗文,厚厚的文集被先生仔细读完,书上到处都是文字,好友知道后也十分感动。江先生已近古稀之年仍然潜心学习,作为后学的我们更应如此,书里和生活中到处都有学问,需要我们仔细发现,并加以思考和领悟。

江教授从三尺讲台的传道授业解惑到退休的继续学习,从挖掘玉雕理论到传承玉雕艺术再到玉雕美学的修持,他的内心一直永葆着年轻活力。正如他的书中所讲:读书,品茗,走山沟,观四时交替,赏玉润清明。游走在氤氲的山林间,回放于玉雕艺术的美学里,别无所求,自得其乐,淡泊宁静不懈地追求归于心灵的净土。(文/本刊特约主笔 贾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