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兵团》:化剑为犁,屯垦戍边,彰显伟大的兵团精神

发布日期:2021-10-11 作者:魅力中国杂志社 点击:15844

话剧《兵团》剧照   (1).jpg

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百场”河南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河南省话剧艺术中心原创大型话剧《兵团》将于10月13、14日晚19:30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也是此剧首次在郑州市正式公演。 

话剧《兵团》剧照   (3).jpg

该剧自主创人员首次赴新疆采风至搬上舞台历时10年,是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重点扶持项目,期间得到了省援疆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话剧《兵团》剧照   (7).jpg

话剧《兵团》主创阵容有编剧杨林,导演李利宏、李亨达,作曲周虹,舞美设计常伟、翟宇鑫,灯光设计王琦,服装设计秦文宝等倾力加盟,演员主要角色均由河南省话剧艺术中心优秀中青年演员刘军洋、张瑞娟、张鹏、王霖、李秋娜、孔灵均、刘畅、宋莎莎、田慧杰、贾飞、吴玉晗、赵恩、马明威、宋谦、胡玉翘、吕民拥、邓凯丽、李京、王亚恒、夏雨、栾振武等担纲,他们先后在舞台和荧屏中成功塑造过多个艺术形象并荣获国家和省级多类奖项。他们在话剧《红旗渠》《焦裕禄》《孔子》《宣和画院》《百姓书记》等作品中均有精彩表现。

话剧《兵团》剧照   (15).jpg

话剧《兵团》表现在一个特定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刚刚解放新疆的十几万官兵,脱下军装,拿起镐头,屯垦戍边,六十多年来几代兵团人不息奋斗,保卫新疆、建设新疆、奉献新疆的感人事迹。同时也孕育出新疆建设兵团“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兵团精神是革命文化的体现,是对生命意义的讴歌,是对英雄主义的礼赞,同时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话剧《兵团》剧照   (12).jpg

该剧讲述上世纪五十年代,建国之初,进军新疆的解放军官兵,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化剑为犁”,就地转业,十几万官兵由军人转换为戍边的兵团战士。然而,无论他们的身份如何转换,他们却始终不改军人的本色;无论天山脚下环境多么恶劣,他们却始终不忘艰苦奋斗的精神。数十年的风雨过后,那些曾经的青壮军人,尽管身形已经佝偻,脸上已经皱纹密布。然而,他们回望过往的经历,最感光荣的,是伴随了他们一生的那个特殊的身份——军人!

话剧《兵团》剧照   (4).jpg

话剧《兵团》是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援疆的重点项目之一,入选省委宣传部2018年度中原文艺精品创作工程重点孵化项目,剧本荣获第八届河南省优秀剧本征集一等奖、荣获第十五届河南省戏剧大赛河南文华大奖、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度剧本扶持工程。

话剧《兵团》剧照   (2).jpg

河南省话剧艺术中心简介:

河南省话剧艺术中心成立于1952年8月,下设艺术创作室、实验话剧团、艺术培训部、市场营销部、舞台美术服务部和办公室。中心成立至今,在党的“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指引下,共排演大、中、小型话剧200多部,创作和演出一大批有影响的剧目。

1963年,话剧《龙马精神》,获得极大成功。受到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董必武副主席、陈毅副总理、罗瑞卿总长的亲切接见和热情赞扬。七、八十年代,创作、改编演出了《战太行》《白色别墅》《犯人李铜钟》《锅碗瓢盆交响曲》《万水千山》《枫树湾》《霓虹灯下的哨兵》《西安事变》《于无声处》《曙光》《雷雨》《一双绣花鞋》《深夜静悄悄》《谁是强者》《救救她》《千秋功罪》《十五的月亮》等优秀剧目。

1985年河南省举办第一届戏剧大赛开始,中心积极热情地参加了历届比赛,话剧《流星在寻找它失去的轨迹》《水上吉卜赛》《公仆》《远山的日出》《区委书记》《希望之光》《太行山人》《福兮祸兮》《百姓书记》《宣和画院》等剧目荣获多项大奖。历时四年创排大型话剧《红旗渠》,获得政府最高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大奖,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2017年创排大型话剧《焦裕禄》,荣获31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第十四届河南省戏剧大赛“文华大奖”、河南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河南省第七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戏剧类优秀作品等奖项。

      中心在多年的艺术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自己朴实、厚重、具有强烈感染力和时代气息的独特艺术风格。先后涌现出一批具有深厚艺术造诣和影响力的老、中、青艺术家。他们荣获了中国话剧金狮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电影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为河南乃至全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创造了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