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人物】金嗓玉声 梨园翘楚 ——记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韩玉生

发布日期:2023-12-15 作者:魅力中国杂志社 点击:54291

1213kf101-7.jpg

       开封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张世群先生从小喜欢戏曲,小时候听得最多的是豫剧。1977年,14岁的他常常听到村里大喇叭里播出的现代革命豫剧《朝阳沟》,那优美的旋律和动听的唱段让他痴迷而陶醉。在1977年版的《朝阳沟》里,省豫剧院三团韩玉生饰演栓保,银环由魏云扮演。这次修改的《朝阳沟》增加了栓保、银环二重唱、大合唱伴唱唱段,韩玉生与魏云的经典对唱声情并茂、默契自然。

       自那时起,张世群心中就对韩玉生无比尊重与敬佩……后来工作之余,他开始慢慢搜集、整理、研究韩玉生老师的一些剧目、唱段和资料。2007年年底,单位拟举办一场迎新春晚会。作为单位负责宣传工作并策划晚会的张世群邀请韩玉生等名角参加演出。自此以来,他与韩玉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联系、沟通,并不断交流对豫剧的研究。

       今冬一个明媚的日子,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拜访韩玉生老师。已84岁的他一身朴素得体的衣着,戴着一副眼镜,眼神饱含着和蔼、内涵和亲切,精神矍铄,十分儒雅。说起自己的从艺生涯,他言谈举止有度、条理清晰、语言精准、声音明亮,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一

       1939年,韩玉生出生于开封一个梨园世家。父亲韩金铭是豫剧名角,外号“戏篓子”。半岁左右的韩玉生就被韩金铭抱上舞台,充当“襁褓娃娃”。时人有语曰:此婴非唱戏不可。1945年,日寇占领当时的省会开封,开封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韩金铭带着家小逃荒到陕西,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由于居无定所、温饱难济,韩玉生的母亲身患重病,因无钱医治,不到30岁便离开人世。此时,韩玉生不足8岁。

       韩玉生自记事起,即跟随父亲流浪于城乡戏曲舞台之间。这个在戏班里生、戏班里长的苦孩子对河南梆子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那个苦难的岁月,学戏是韩玉生唯一的生活出路。1949年,常香玉来到兰州,组建香玉剧校。同年,刚满10岁的韩玉生以拿手唱段“西门外放罢了催阵炮……”一举考入香玉剧校。

       考入香玉剧校后,韩玉生边学艺边演戏。常香玉常常教诲他:“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香玉剧校期间,韩玉生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戏机会,更加努力地练功、练唱,加强文化学习。在前辈们施展才艺的“十三块板”(指戏剧舞台上),舞台上一幕幕波折起伏、感人心扉、催人泪下的故事,是他每天必读的“教科书”。豫剧名角陈素真、马双枝、赵义庭、曹子道、马天德、赵锡铭、汤兰香高超的技艺,使他迷恋,更令他钟情与神往。

        为了豫剧的未来,常香玉不惜重金先后请来京剧界的名流、大角担任学员的武功、身段教练。韩玉生在这里得到了系统、全面而严格的训练。名家的熏陶,老师的教诲,使他成为勤练功、能吃苦、最听话的学生。他的嗓子好,扮相俊气,悟性高,在香玉剧校很快崭露头角、脱颖而出。

       为了检验学习成果,常香玉专门给他安排新编历史戏《投笔从戎》作为启蒙戏。12岁的韩玉生扮演一号人物班超,在剧中,他较好地掌握这个戏的身段、武功及“舞剑”动作和“投笔”一场中大段唱腔,展现了他“唱念做打”并重的基本功,初登舞台便展示了非凡的才艺和能力,博得前辈及观众的认可。香玉剧社移植的京剧《雁荡山》,是一出没有唱腔、念白只有表演动作的武打戏,韩玉生扮演起义军将领孟海公。他扮相俊朗,眼神灵动,走边飘逸,开打洗练。和他配戏的均是香玉剧校学员,演出阵容整齐,合作自然默契,演出广受好评。1957年,省豫剧院一团在北京演出期间,以《雁荡山》作为同北京戏校联欢的剧目。演出后,该校校长郝寿臣先生作出高度赞扬:“豫剧团能演出这样难度很大的戏,真不简单。”《投笔从戎》和《雁荡山》,把韩玉生学到的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等戏曲表演技法进行了展示,为他在舞台上挑起大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开了京剧武功戏在香玉剧社运用的先河。

       为了使这批学员早日成才,常香玉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在常香玉的严格要求、具体指导下,韩玉生在对戏立意的理解、角色的塑造、人物内心的变化、演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上,尤其在音色、声音、吐字的运用上,情裹入声、声注入情等方面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花木兰》是常派豫剧代表作之一,这一剧目在全国曾引起轰动并深受关注。剧目的喜剧人物刘忠,由当时只有12岁的韩玉生扮演。他把刘大哥塑造得栩栩如生、亲切可爱,表演生动自然,被广大观众所认可。韩玉生参加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机义演,被西北文化部授予甲等奖。赴朝慰问演出,他饰演《花木兰》中的刘大哥,深入志愿军战士的心,被亲切地称为“小刘大哥”。这出戏,韩玉生和常香玉同台演过百余场。除了《花木兰》中的刘忠,韩玉生还在折子戏《见皇姑》中扮演包拯、《断桥》中扮演许仙等,他声腔宽宏嘹亮,深受志愿军战士喜爱,获得“小老包”的美誉。

        1952年,他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和观众的赞赏。

        1956年,17岁的韩玉生毕业于香玉剧社,同年被分配到省豫剧院一团,参加首次搬上银幕的豫剧《花木兰》的拍摄。

         韩玉生先后同常香玉配演过《杜十娘》中的李甲、《白蛇传》中的许仙、《大祭庄》中的李彦贵等角色。常香玉不厌其烦地教,韩玉生锲而不舍地练,把不同性格的人物刻画得真切自然。

        1959年,省豫剧院一团以《破洪州》一剧赴京演出,韩玉生扮演穆桂英的公爹杨六郎。他扮相洒脱大气,动作干净利落,把“南征北战数十秋,从不低头拜诸侯,儿媳马踏洪州地,公公讨了一个免伺候”四句念白诗说得抑扬顿挫、有声有色,为全剧增添了光彩。

        根据形势需要,1958年,很少演现代戏的省豫剧院一团排演现代戏《朝阳沟》,韩玉生饰演栓保,唱念俱佳,深受观众欢迎。在现代戏《母亲》里,常香玉饰演母亲,韩玉生扮演主角之一赵竞平。此外,在能体现唱、念、做、打“四功”的《苗山颂》和《飞夺泸定桥》剧中,他均是主角之一。

        韩玉生扮演的栓保和赵竞平,均用“大本嗓”演唱,更贴近人物、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在西安演出后,资深戏剧评论家陈佑韩先生撰文高度评价:“这里我想提一提青年演员韩玉生。他是香玉剧校早期学生,我们还记得他少年时代在《花木兰》中扮演刘大哥,如今他已是一名成熟的豫剧演员。他在两个现代戏中扮演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青年人(栓保、赵竞平),表演自然朴实,很注意人物刻画,尤其他的演唱,一反传统豫剧老唱法,用男性真声演唱,声音明亮、吐字清晰、收放有度,富有河南乡音的演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著名戏剧评论家、戏剧活动家荆桦说:“他(韩玉生)演现代戏,具有一些演员缺乏的优势,他的举手投足、精气神儿是一些缺乏基本功的演员所不及的。”

      “我很幸运,10岁在兰州考入香玉剧校,跟豫剧大师常香玉结缘。她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的恩师,对我一生影响非常大,她的言传身教令我受益终身。”韩玉生深情地说,“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常大师‘戏比天大’这句话。多年来,我也是这样做的。我特别感谢常大师和陈宪章先生对我的谆谆教导。在我进入变声期后,他们让我珍惜自身难得的‘大本嗓’,提醒我在变声期不要唱‘二本嗓’的戏,还教我演唱豫西调,丰富了我的唱腔艺术。”

       1959年,韩玉生在豫剧《破洪州》中扮演杨延景、在《杜十娘》中扮演李甲,均采用豫西调“下五音”的唱腔艺术,深受戏迷喜爱。为了唱好豫剧的新唱腔,韩玉生攻下《简谱识谱法》全课程,开拓了“大本嗓”演唱新天地。

        在继承豫剧男声“大本嗓”唱法的基础上,韩玉生虚心向豫剧院音乐专家和河南大学教授孙占白求教,刻苦练习,巧妙地使用胸腔、口腔、头腔共鸣以及融进民族声乐的科学技法,既丰富了吐字清晰度、润腔的技巧性和表现力,又丰富了音质和音色,使其更加清越透亮、清新雅致、明亮激扬。

        韩玉生主攻小生和须生行当,是“须生泰斗”赵锡铭非常看重的接班人。赵锡铭晚年病重时,对韩玉生说:“你是我认真教过的学生中学得最好的,也可以说是我唯一承认的学生……”韩玉生永远不会忘记常香玉的遗憾。常香玉不止一次对他说:“咱们豫剧的声腔不分行当。男声唱腔是豫剧唱腔的薄弱环节,男声向女声靠不合理、不科学,小生应该能唱豫西调,老生可以以王二顺的唱法为基础,但是得能唱豫东调、会转调,黑头得会用‘膛音’。”多年来,他一直在为消除这种遗憾而努力。

        在谈到如何唱好男声声腔时,韩玉生说:“我这里并非说‘二本腔’不好,更不排斥‘二本腔’,要根据剧情角色,在个别唱句声腔里适当地运用一点‘二本嗓’也不是不可以,关键是唱腔过渡要自然而然、恰到妙处,听着好听、悦耳、舒服、得劲儿。其实,京剧这方面给我们做出榜样了,京剧是用真声演唱的,生、旦、净、丑儿声腔都区分得清楚明了,是成功的。在这一点上,我长期遵循常香玉、杨兰春、王基笑等前辈老师的观点,努力用男人特有的声音、音色来表达男性的特点,塑造舞台上的角色,用明亮的声腔、真实的情感去打动观众。”

        韩玉生在省豫剧院一团的30年中,跟随常香玉到过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演出近万场。

        20世纪70年代末,省豫剧院三团急需补充新生力量,韩玉生被正式调入省豫剧院,被分配到《朝阳沟》剧组扮演栓保,剧中栓保娘由常香玉扮演,魏云和马琳分别扮演银环和二大娘,这个演员阵容在当时是精挑细选的。1978年,该剧以“河南演出团”的名义赴京汇报演出,受到首都观众空前欢迎。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贺敬之在《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特别指出豫剧男生唱腔在该剧中获得的成功。

1213kf101-8.jpg

        韩玉生能饰演栓保这个角色,是长期刻苦努力且有着较好的“大本嗓”唱腔基础条件的结果,更有杨兰春、王基笑、王善朴、魏云的推荐之力。

       在1977年版《朝阳沟》男女角色中,韩玉生、魏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角色创作里,他俩不仅均是“大本嗓”演唱,嗓音宽阔明亮、声腔优美动听,而且配合自然默契、相映生辉,是豫剧史上男女对唱最受欢迎的唱段之一,更成为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

       虽然这一版《朝阳沟》没有被搬上银幕或拍成电视剧、录像,成为一种遗憾,然而经过修改、完善后的该剧,内容、唱词、唱腔、音乐更加完美,达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该剧精选的15段唱段,韩玉生的唱腔占4段,多年来成为戏曲赛事的重要参赛选择,现在农村娶媳妇时大喇叭播放的多是这个版本。

1213kf101-6.jpg

        在省豫剧院三团,韩玉生先后在《五姑娘》中饰演徐阿天,在《邻居》中饰演文水青,在《于无声处》中饰演欧阳平……尤其后来他经过刻苦努力在《家庭公案》中饰演主角、公安局局长王刚和《小二黑结婚》中的二孔明等角色,使他的戏路得以拓宽。在重排《五姑娘》时,韩玉生以满腔的热情和对艺术的执着精神与导演合作,在徐阿天营救五姑娘时用传统戏的“吊毛”跃出窗外,全剧结尾徐阿天杀死杨金元时增加了简短的武打动作……尽管未能全部实现,但从这些艰苦的艺术劳动中,看出韩玉生追求现代戏“从生活出发,又要高于生活”的理念。

1213kf101-5.jpg

       时光荏苒,流年似水,转眼之间,韩玉生已在舞台上度过70多个年华。一路走来,韩玉生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四功五法”样样精通,是继赵锡铭、王二顺、王善朴等名家之后继承“大本腔”唱腔最好的演员之一。他发声科学,高音区明亮而有力度,中音区洪亮、刚健,低音区不混不浊。其唱腔从低音到高音跨度大,声音统一,形成了“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行腔圆润、充满阳刚之美”的演唱特色,广受观众厚爱。

       多年来,他对每一个角色都认真分析、深刻领会,努力还原人物生活化的一面,通过角色的内心世界,塑造有声有色、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他在豫剧《花木兰》中饰演贺元帅、《白蛇传》中饰演许仙、《跑汴京》中饰演杨世英、《雁荡山》中饰演孟海公、《金沙江畔》中饰演谭文苏、《母亲》中饰演赵竞平、《飞夺芦定桥》中饰演团长、《朝阳沟》中饰演栓保、《五姑娘》中饰演男主角徐阿天、《邻居》中饰演文水青、《家庭公案》中饰演男主角王刚、《于无声处》中饰演欧阳平、《黄花乡》中饰演宝贵,戏曲电影《桃园喜》中饰演吴二保,戏曲广播剧《抢财神》中饰演李局长,在近百个剧目中,韩玉生刻画人物精益求精、唱念俱佳,深受好评。70年弹指一挥间,他曾经在舞台上演过的人物至今历历在目,依旧生动可爱。

1213kf101-4.jpg

        春华秋实,舞台生涯70余载,我们细数他于不经意间获得的那些高光时刻:

1951年,与常香玉一起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首张豫剧唱片《花木兰》征途一折;

1953年,赴朝鲜战场慰问志愿军,荣立三等功;

1956年,参加首次搬上银幕的豫剧《花木兰》拍摄,饰演青年壮士;

1959年,录制并出版发行豫剧传统戏《收岑朋》唱片,是河南豫剧院一团主要青年演员之一;

1978年,录制《朝阳沟》唱片,发行盒式带;

1981年,主演的《五姑娘》留有全剧录像;1982年,在戏曲电影《桃园喜》饰演吴二保;2009年,出版发行《韩玉生现代戏曲唱腔集锦》;

2017年,应中央电视台之邀教唱豫剧《朝阳沟》栓保唱腔;

2010年,获得“从艺60年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称号;

2019年,参加河南豫剧院三团建团60年、四代朝阳沟人进京展演等活动;…………

         多年来,韩玉生老师在河南省、市职业艺术院校、专业及民营剧团、南街村艺术学校等处授课,讲解、教唱豫剧男声唱腔,讲授的《戏曲慢忆》《五姑娘》等课程颇受专家、观众欢喜。他还多次在央视、省台戏曲栏目、《周迪有戏》教唱豫剧,担任赛事评委。

韩玉生有一个幸福、温馨、美满的家庭,妻子周小慧年轻时是省曲艺团的主要演员。事业上,两人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生活中,夫妻感情笃深、相濡以沫。中年后,周小慧为了韩玉生在豫剧事业上有更大的发展,用自己柔弱的双肩主动担负起家庭重任,为丈夫的豫剧事业撑起“半边天”、当好“贤内助”。他们有两个女儿,均在文艺领域发展,且业绩不凡、事业有成。

         勤奋好学是韩玉生的又一良好品质。他的晚年退休生活也是丰富而多彩的。他老骥伏枥、追求新知、勤勉笔耕,撰写的《饮水当思源师恩永难忘》《与常香玉大师合作轶事》等多篇文章在省级报刊上发表,取得了较好效果。

         韩玉生说:“在有生之年,我将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和引导青年演员、院校学生、戏迷观众,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一名老艺术工作者的人生价值。”这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更是一种情怀和境界。真乃是晚霞红似火,依然放光辉。

       一个真正的优秀艺术家,看重的是剧目、是作品的生命力是否扎根人民群众并深受欢迎。几十年来,韩玉生在舞台上认真地塑造每个角色,勤勉干事,坦荡做人,从不为名利而困惑、纠结。常香玉晚年曾歉意地对韩玉生说:“玉生,很对不住你,这些年连个‘香玉杯’奖也没给你,我很过意不去啊……”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今,韩玉生为了大力弘扬“重走香玉精神路,讲好河南故事,让豫剧艺术发扬光大、男声唱腔创新发展”,依旧热情满怀,不遗余力地发挥着自己的余热,再作贡献。

       祝福韩玉生老师艺术之树常青!祉猷并茂!美意延年!(文/张世群  任崇喜 樊畅   图/韩玉生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