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涛:关于对新郑黄帝故里拜祖文化的思考

发布日期:2024-04-13 作者:魅力中国杂志社 点击:38246

9b1d619df8fec7d7a90170258a8a9374 (1).jpg

    关于对新郑黄帝故里的拜祖文化,笔者的定位和思路,总的概括是一高一低。意识高上去,身姿低下来,即在官办拜祖拉高站位的同时,放低姿态向民间拜祖的深水区进军。中华根、民族魂就是两个意识的提炼,一个是根部意识,一个是头部意识。要把这两点清晰地、准确地表达出来,传播开去,其最终落地的承接盘是官办拜祖和民间拜祖共同的欣欣向荣。

w700d1q75cms (4).jpg

    官办拜祖文化是从前瞻性导向出发,更多的是从历史上、宏观上看事物的外部视角。民间拜祖是从问题导向出发,更多的是从当下的、具体的内部视角看问题。从价值观、方法论角度讲,二者缺一不可。

    围绕新郑黄帝故里的拜祖文化,笔者常年躬身入局,对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有些“感慨”,分述如下。

8b13632762d0f703063b5893ce0989302497c5f2.webp.jpg

一、意识高上去

    习近平主席当前讲的最大概念就是两个命运共同体。一个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全世界的;一个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对全中华民族的。黄帝故里不是一般的家庙,它是中华民族的祖庙,是讲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最好的平台。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资格来讲这个的,所以新郑黄帝故里拜祖文化要拉高站位,拓宽视野,放大格局,要揭示其历史渊源、精神标志和当代价值。

    首先,我们必须对人类文化历史结构做一个高度概括。黄河文化战略,它除了是我们黄河自然生态建设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之外,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身份、文化身份在世界上的确立和标志。这是我们讲四大文明古国、四大文明流域,中国占有一席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的依据。黄河、黄土地、黄皮肤的首席代言人就是黄帝(这部分内容,笔者另有文章讨论)。

w700d1q75cms (1).jpg

    对新郑黄帝故里拜祖文化的认识和催生出拜祖文化的行动,这是一种心理活动,它要解决的是满足人们的文旅娱乐和教化传承这两个维度的情绪价值。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这个满足的是文旅娱乐的情绪价值,这个对民族精神有提炼吗?教化传承的情绪价值怎么讲,就是赓续中华根、民族魂。习近平主席讲“对历史文化要注意发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那么这个寻根铸魂、教化传承的情绪价值,责无旁贷地就交给了这些有代表性的承载地了。也就是说,拜祖文化要表现独特性、权威性,某种意义上讲,甚至是不可替代性。只有上述认识上、理论上的清醒,才会有文化行动上的定力和动力。

f18b0834386cfad342d1ba53fd206a74.jpg

     低维度的文旅娱乐不在这里讨论,从高纬度的教化传承角度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仰仗于第二个结合。结合什么,怎么结合,新郑黄帝故里拜祖文化就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责任和担当,目的是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重点在民族文化、民族信仰、民族团结这一块。新郑黄帝故里拜祖文化,绝不是郑州、新郑的地方性事务,它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全民族共同的事务,赓续伦理,育红培德。其蕴含着从心理维度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这个中国最大的政治。

    拜祖与朝圣,内涵是有所不同的。拜祖一般是宗亲内的伦理传承,这是祖宗信仰。朝圣则是超越宗亲的伦理传承,这是民族信仰。比如古代文圣人孔子和武圣人关公,已经不仅仅是孔氏、关氏两个宗族供奉的家祖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看看天安门广场每天风雨无阻地排队瞻仰毛主席遗容的队伍,就知道什么是当代朝圣和民族信仰了。早在2019年我就建言把黄帝故里拜祖文化按朝圣文化方向推动,人文初祖黄帝,本身就是民族信仰的圣人,但是社会上有多少炎黄子孙在心目中有供奉文武二圣和瞻仰毛主席遗容那样的情绪释放。

08f790529822720e16b251e6bc38d24bf31fabab.webp.jpg

    谁说信仰和文化是空洞的,是你没看到它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信仰就是人们义无反顾地奔赴。什么是义无反顾地奔赴?看看每年春节,全世界最大的人口流动,几个亿的人要奔赴老家干什么去?都要去认祖归宗,看望高堂,这就是信仰。这是一种民族的、民间的组织动员能力,靠的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也就是伦理文化来组织实施的。而这个信仰,它最初就来源于黄帝他老人家开创的,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伦理文明。清明节去上坟,认为人是有灵魂的,灵魂不死,这也是信仰。有信仰,就会有文化修复;有历史,就会有文化自信;有伦理,就会有文化目标。

    如果说有上级意志力的号召,我不否认。这个上级的号召就是黄历。4720年来,中国人的作息日程安排,就是黄帝他老人家这个黄历安排的。神奇不神奇?用现代科学的词汇来解读,这就是基因。除了血脉基因,还有文化基因。

    但是,自信不代表成功。要走到成功的路径上,切入到成功的赛道上,进入到成功的流程上,这才是真正脚踏实地的迈向成功。那么我们现在的拜祖文化在这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举办拜祖文化的态度,不是一般地落实政治任务,而是践行政治信仰,即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信仰。落实政治任务和践行信仰这两种态度的思想维度是不一样的,它的动力基础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讲什么叫历史正确,首先要知道,历史是什么。

w700d1q75cms.jpg

     拜祖文化也要讲不忘初心。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不是目的,拜祖目的是什么呢?

首先要认识拜祖文化,是哪来的、哪去的、是什么、为什么、凭什么。在新郑举办黄帝故里拜祖文化,社会上是有杂音的。在新郑举办黄帝故里拜祖文化,是专家根据大量历史典籍充分讨论下,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是市井儿戏。因此,在新郑举办黄帝故里拜祖文化,于史有据,有法可依的。这就是大典合理性、合法性的依据。面对社会上不同声音的质疑,我们不必气馁,需要格局一下。前几年在新郑举办黄帝故里拜祖文化遭到攻击时,笔者在有关朋友圈里发了一段话:你的身后如果中了冷箭,说明你走在他们前面;你会被他们伤到,说明你走得还不够远,还在他们的射程以内。所以不要停下来解释自己,为此你需要往前走,直到谁也伤不了你。

在这里,我们还要面临来自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攻击。什么是人类历史正确?如果用所谓西方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来看,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最大不同体制的样板量、连续5000多年的试错,最终大数据的结果告诉我们,中华文明在四大文明中一支独存。这个科学事实就是最好的结论。同时,炎黄子孙的民族史、苦难史、奋斗史、辉煌史、欢乐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在不断战胜强敌过程中走过来的,而其他三大文明都毁于强敌入侵。这种社会学的实验数据,不就是西方的科学逻辑吗?

    其次,在认清拜祖文化是什么的前提下,也要把握拜祖文化做什么,怎么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有参照的,这个参照标的是有根和魂的。这个参照就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带领先民开创了华夏民族立起来的模式,开辟了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5000多年的道路,开创了世界独一无二的、炎黄子孙原生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黄帝精神是中华民族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逻辑起点和内生动力。以多民族为特点的中华民族种族的最终形成,以和合共生为特点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最终形成,给人类社会发展史提供了历史正确的标本。

    黄帝开创的海纳百川、包容共济的生存发展模式和文化生态,成为中华民族的祖宗之法和万世永立的秘籍。海纳百川,包容共济,这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不间断走来的一个最根本的经验。5000多年的中国道路都是在这个连续的历史延长线上展开,从未中断过。

炎黄二帝(包括蚩尤)的伟大功绩,一是以统一古代氏族部落和建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制度,解决了华夏民族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现实工具问题;二是以血缘、姓氏解决了中华民族的信仰和纽带的历史传承问题。

503d269759ee3d6d2f72a92f84e5b52f4d4ade9b.webp.jpg

     2021年在河南电视台专题片《姓氏中国》开播前的论坛上,笔者讲了这样一个现象。到尼罗河边瞧瞧,有多少个100年的穆巴拉克家族?到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看看,有多少个200年的侯赛因家族?到恒河印度河找找,有几个300年的尼赫鲁·甘地家族?如果到黄河两岸走走,到处都是几千年的张、王、李、赵的后代。因此说这部片子,不仅是给了我关于民族自豪的身份确认,而且给了我文化自信的文明成果的认同。

    民族文化和民族信仰还是民族修复的保障。海纳百川、包容共济下的民族修复机制,是黄帝留给炎黄子孙的一笔宝贵财富。其他三大古代文明的灭亡与分裂,根本原因是民族修复的失败。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族文化就是民族、国家的护城河和防火墙。因为有了信仰,就有了民族修复的标准;因为有了文化,就有了民族修复的能力。祖先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就是信仰。这是民族修复的标准和民族修复的力量源泉。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有了黄帝文化为坐标的民族文化、民族信仰,当华夏民族在遭遇到外来的冲击时,历经5000多年连续历史的伟大文明,无论遭遇到什么样的挑战和冲击,甚至是血腥的杀戮,中华民族历史深处那种“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孟子》)的文明自信、文明自觉、文明自强都不曾消失。

79f0f736afc37931dd6e306b2c376f4842a9116b.webp.jpg

    黄帝文化一方面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资借鉴的标的,黄帝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的信仰。因此,东西方四大古代文明的兴衰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一切的征服都是民族文化、民族信仰的征服,一切的胜利都是民族文化、民族信仰的胜利。总结四大文明古国的命运,我们有一个结论,就是文化的修复能力,是文明赓续、传承、发展的核心要素。

     我们研究东西方四大古代文明的对比,目的是要把博大精深的优秀黄帝文化及其应对当前国内外人类文化危机的意义,介绍给世人,并以关乎人类命运的话题及其背后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吸引世人。这是在理论上探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起点和内生动力,在实践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表达和打开方式。历经各种考验5000多年的黄帝文化一路不间断地传承至今,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在新时代对人类又有了新的贡献,这就是黄帝文化给我们的文化自信和启示。

    我们不能满足于高屋大架的恢宏建筑,我们不能做表面现象,做那些没有灵魂的辉煌。拜祖大典是拜祖文化的阶段性推动,拜祖文化在日常的教化功能方面,还有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力度、全面推进的必要。家教、学教、社教这三个载体,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和形式,要把厅堂、学堂、庙堂本身应有的价值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理论准备、人才储备是拜祖文化的底座。为防止炒剩饭和张冠李戴,笔者建议成立黄帝学院,研究黄帝学,提炼黄帝精神。理论的自洽,才构成文化的定力。理论的繁荣,才是拜祖文化长盛不衰的根本。四个讲清楚的理论,才是四个自信的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提法的深刻含义是,我们中国今后不再走全盘西化的道路。我们有我们自己的道路,我们有我们自己的文化底蕴,我们有我们的文化自信,因为我们有5000多年的文化自豪。那么,起始于黄帝的这5000多年的文化自信与自豪,充满着奋斗、修复、创新、发展的内容与形式。这就是我们讲两个结合,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的基本依据。

w700d1q75cms (2).jpg

    二、身姿低下来

    拜祖文化一开始的定位和设计,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赓续拜祖文化的需要,还是为了所谓的形象工程的需要。拜祖文化的本质是民心工程,不是所谓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通过这个工程,发动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最后检验的结果是什么?是要复盘的。最后要看一看人民群众在拜祖文化当中的获得感是什么?如何让人民群众能形成每年清明扫墓和每天到天安门广场瞻仰毛主席遗容那样一种自发的、内在的情感波动,这才是拜祖文化的成功之处。

    拜祖文化要达到什么目的?拜祖的目的是让全民族都能赓续这个血脉传承的根亲伦理意识。这种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要扎根到每一个人身上,它的颗粒密度,一定要落实到每一个个体的心灵。这是拜祖文化的本质。

    官办拜祖文化如何发动、引导民间拜祖文化的有效推广,这是目前必须正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官办拜祖文化的持续和影响的扩大,也应该是全天候的,起码在高层次社会认知上不能有漏洞和死角。北京一位做传统文化战略研究的博士生导师,居然不知道新郑是黄帝故里,不知道中华民族的精神标志老祖宗诞生在河南新郑。在这种专业的高层人士尚且不清楚,怎么让中华根民族魂在全民中进行普及宣传推广?用什么样的态度、角度解决全民拜祖的温度,是值得思考的。所谓态度、角度就是讲,往哪儿使劲儿,在哪儿下功夫,怎么样落实。仅满足于高高在上,老百姓是难以获得应有的亲近温度的。

w700d1q75cms (3).jpg

    拜祖文化,不是私人趣味,它是中华民族共同命运的证词,它是中华民族集体理性的选择,靠的是民间这种集体理性证明的传承。5000多年来,拜祖文化就是靠民间拜祖、常态拜祖,这些有觉悟的、一个个个体来实现的,这个在过去是有传统的,是有轨迹可循的。可是它们正在民间消失。这种集体的意志和集体的证明的传承,仅靠官方每年一次拜祖文化是不行的。因此,全民拜祖、常态拜祖是我们下一步书写拜祖文化历史应该引起重视的这么一个文化范式。这种民族共同的意志构成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种民族的组织动员能力。这是个全日制的系统工程,要认识到它的这个核心本质。要让拜祖文化真正成为全民族所有百姓常态化的乡愁,而不是每年一次的盛会。

    当然,这一切都取决于各级领导的认识和决心。因此要充分把握好国家、资本、工具这三个要素。

首先是国家,就是指国家意志,通过政党、政治、政府来体现。其次是资本,就是拜祖文化项目的启动资金,其中有国家资本和社会资本。再次是工具,就是拜祖文化涉及的各种活动,各路媒体,甚至有新科技的加持等。

    拜祖文化是民族的集体记忆,集体证明,集体认同,这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和必经的路径。那么在实现民间拜祖目的路径上,我们在2018年提出全民拜祖、常态拜祖的建议,并在2019年官办拜祖文化的同时,我们组织民间力量,举办了全民拜祖、常态拜祖的拜祖文化周。要把拜祖文化“一日游”搞成拜祖文化黄金周,搞成拜祖文化蜜月行,搞成拜祖文化全天候活动。拜祖文化的担当,带动文旅产业和乡村振兴,这又是政治担当和经济担当的有力补充。

    五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民间文化是有凝聚力的。我们看到,每年二月二河南周口淮阳“羲皇故都朝祖会”,人山人海;每天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比肩继踵;甚至近期火爆的开封万岁山王婆招亲,万头攒动;这种无组织的、自发的群众力量,应该看到它情绪价值取向的本质和精神向往的内聚力。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经济价值和情绪价值的有益活动,老百姓是愿意买单的。问题是我们要看得到、听得懂、抓得住、做得了。然后因势利导,把这种群众基础转化成全民拜祖文化的实际行动上来。笔者曾经给新郑黄帝故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全域文旅,提出过“一山二水一故里”的整体策划方案,就是围绕民心、民意、民情来设计的。如何有效地发动、恢复、传承拜祖文化,我觉得“豫记”这个民间的自媒体就做出了表率。

    拜祖文化的定位、全民拜祖的定位确定以后,围绕什么,在什么路径、内容、形式、流程等,来做落地的动作和实施,这个要搞清楚,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所解决得了的。我是谁,做什么,怎么做,听起来是老生常谈。但是真正听明白、想明白、做明白,还有一段路程要走。

(作者:黄海涛,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黄帝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