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过往留住感动 为未来描绘期待——访《魅力中国》主笔、《圃白文艺》栏目策划人、青年作家贾玉森

发布日期:2023-01-20 作者:魅力中国杂志社 点击:34254

QQ图片20230110082208.jpg   

    他毕业于云南楚雄师范音乐专业,却不去唱歌、不去教学,凭借着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将自己对文学兴趣的爱好走向专业,成为《魅力中国》杂志主笔,实出意外。

他是1995年出生的河南南召人——贾玉森,笔名东山子,字圃白,号圣谨,又号东谷居士、东山遁石翁。

凭借着对音乐的挚爱,贾玉森考入云南楚雄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后又作词、演唱一曲《余生向阳》唱响最亮的人生誓言,在同行眼中,不出意外,贾玉森这辈子大概就是个音乐人,或站在三尺讲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然而,意料之外的是贾玉森作为音乐人,却非常喜欢中华优秀的国学文化,从《诗经》到唐诗宋词,背诵得非常顺溜。他打算利用大学四年的时间,把这些经典演绎成现代歌曲,孰料他平时特别偏爱阅读写作,投稿到杂志社,并被行业领导赏识发现。

自此开启了从音乐人到写作人的漫漫征途,不断淬炼,一步一步实现了人生的蝶变。相比于音乐歌唱,新闻与写作更能彰显初心和使命。采访路上,遇到更多良师益友,拨开心头的阴霾,感恩岁月的时光。文缘与书缘,感动与期待,让前行的路温暖而闪亮,贾玉森走的刚毅果断。

贾玉森一路跋涉,走出了精彩人生,成为《魅力中国》杂志主笔、《圃白文艺》栏目策划人、郑嵩山艺术工作室、江富建玉文化研究中心、剧作家乔森文创工作室、艺术家杨平、张道虎石舍书画院、歌手雪莲卓玛、王震玉雕•青花艺术、陈济情玉识工坊、杨雷海玉艺坊、朱东伟鸣泽玉艺、赵合合玉轩、竺俊玉道斋、王振涛随玉而安、魏醇源玉雕工作室艺宣撰稿人;名医齐作战、布明亮、陶广玲、高崇、曹祥印、侯平高、高云、冯廷立、陈金欣等中医文化撰稿人;云南楚雄绿巨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品牌文化总监。主写多本杂志,各类文字作品百万字,发行音乐作品《余生向阳》,出版独著《书缘是一辈子的事》。

QQ图片20230110082230.jpg

与大师结伴,与中医牵线,与玉雕结缘,贾玉森细腻的笔触,书写天地山川之记载人间无疆之爱,滴滴点点记录着感动,丝丝缕缕传承着文明,入木三分,心怀赤诚与热爱一路梦向远方。

写好书,读好书,一直是心中夙愿。贾玉森说,与人交好,半是机缘巧合,半是书缘。人因读书而豁达,人因读书而博学,人因相互吸纳而优雅。读书使人进步,读书激励人生。只有读好书,才能从优秀的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才能写出好作品。贾玉森说,感恩我的良师益友们,人缘、书缘是一辈子的事,向前辈睿智者学习、进步、提高、升华,更是自己一辈子的修行。

人生是一场虔诚的修行,阅读就是这场修行的蓄水池,写作更是修行的助推器,推广传播优秀的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玉雕艺术,更是创新创作的源泉、动力和责任。“腹有诗书气自华”,凭借着传统文化的优厚底蕴,行走在千山万水间,贾玉森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深雕浅刻,无不抓着每一个采访者的感动细节,盯着每件作品的精致瞬间,从匠心高度、从技艺深度,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层面,把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方式推广开来,推动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贾玉森的“半亩方塘”根植于于河南南召县伏牛山的一个小山村,其祖上曾是平定土匪“黑李逵”的文武儒学之士,儿时的《三字经》《千字文》翻来覆去读,唐诗宋词囫囵吞枣背,读书、藏书与分享,“珍馐美馔,爱不释手,推敲研磨,见解独慧”这是贾玉森对儿时读书的最美好回忆。QQ图片20230110082220.jpg

人人都可“笑傲江湖”,但“华山论剑”从来就是讲究功力的。贾玉森进入楚雄师范,虽然歌喉嘹亮,但却是图书馆的常客,借一摞书,找一个无人的角落,总在闭馆时老师的再三催促下,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贾玉森沉溺于诸子百家、诗词歌赋、经典文学、中外名著等书籍,尤其是高中和大学他做学生会主席和学院信息员干部期间,对毛泽东的哲学思想、老子的《道德经》、孙武的《孙子兵法》作了系统的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自信,积淀成高度的文化自觉,在时代发展潮流中,贾玉森走得步履稳健、铿锵有力。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读书筑就贾玉森的亭台楼阁。贾玉森说,书是他的良师益友,书是他的灵魂伴侣,书是他的精神食粮。每次他与书相交、相宜的愉悦和幸福,实在是无法溢于言表,真所谓无书不欢。阅读跟生活总是不分家,忙碌的时候,没空看书,贾玉森就用手机软件带着耳机听书,坐车听,吃饭听,睡前听……一部《曾国藩传》,一百多回,一部《王阳明心学》不到一个月就全部听完了。大学四年将听书软件蜻蜓FM里面喜欢的国学文化书籍全部听完,继而大学毕业至今六年一直听新下载的喜马拉雅读书时长达3000多个小时,每周至少阅读一遍国学经典书籍,每月至少淘书10余本。

绳锯木断,水滴穿石。正是这些阅读积累,才有了厚积薄发、文思泉涌的爆发,才有了胸中的大义,心中的原乡生活,肩上的责任,笔下的乾坤。

2013年,特别喜欢人物传记的他,也开始写人物文章,以身边的家人及良师益友为采访对象,每周至少一篇文章进行练笔,带着炙热和希望,从投稿到被杂志、报纸录用,再到励志写自己的书籍,并出版发行,他从来都是一气呵成,然后精益求精地修改,笔耕不辍,不断摸索,总能推陈出新,把每一篇文章都写成心灵的经典。

大学毕业后,他在杂志社实习,考取了新闻职业采编资格证,成为新闻媒体人。至今他写各类文学及新闻作品百余万字,撰写学术论文《浅析河南豫剧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道德经里的哲思》《红楼里的情缘》等文章被多家杂志、报纸刊登,作词音乐作品《余生向阳》,在六年坚持下,独著《书缘是一辈子的事》也终于得以出版发行QQ图片20230110082136.jpg

新书一出,好评如潮。书中以散淡的痕迹记录着读书的故事,见证着作者读书的心灵轨迹,浓缩着所感所思的精华,通过立体的文化语境,讲述着不凡的成长史,笑饮一壶刘伶醉,饥食一餐淡茶足。

“三人行必有吾师。”读书,结儒,贾玉森心怀大爱、谦虚有礼,拜访师友、取经问道,常怀感恩之心,向前辈学习,是他最为看重的。贾玉森说:“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就是一座书库,就是精炼的生活,就是浓缩的人生,站在儒者的肩膀上,品味他们的人间大爱,感悟他们的往事情怀,见贤思齐,这是最为享受的过程,更是年轻人成长的捷径。”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贾玉森与众多老师的忘年之交,让他受益匪浅。

剧作家乔森先生是玉森的文学启蒙师傅,治文之风独具风骨。贾玉森钦佩师傅为创作体验而不拘世俗的眼光,感动先生常独自一人在山乡土地上劳作,荷锄戴月,结茅为棚,排木为榻,浴明月,沫清风,那种大胸怀、大境界,激励着他踏平前行路上的坎坷。 

儒商李红运先生,也是贾玉森写作与实践路上的引路人。2016年,贾玉森在老家河南的一场宣传推介会上偶遇云南彝乡大学所在地的代表团领导。当时21岁的他,壮着胆,特意采访到了云南代表团一行,这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一步,与儒商李红运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铸就出六年来从一见如故成为家人与人生忘年的美谈。

老艺术家、大学教师杨平先生,是贾玉森在大学期间结交的大儒,他们相识在雁塔山麓,慢慢成了忘年,两人的交往,拓宽了玉森的视野,把音乐、文学拉得更近、贴得更亲切。杨平先生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者高亮之风,如同秀丽的江南风景,至今仍繁花锦簇。

袁建伟先生,是贾玉森在考取新闻资格证专业培训时结识的“忘年交”。2017年全省新闻行业培训大会上的一次讲课,袁老师向200多名学员提出问题,贾玉森第一个踊跃完美回答,让两个有缘人相识。自此,六年来玉森的新闻采访路上碰见的疑难与困惑,都有袁老师耐心地传道受业解惑。

名中医齐作战,是他在弘扬中医药文化道路上的导师。他们相识在医圣故里南阳曙光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济世中医堂内,在传播仲景与中医药文化的道路上并肩前行。

QQ图片20230110082034.jpg

在贾玉森的成长道路上,给予他帮助、支持的何止这些,还有行业领路人王卉、胡增才、贺之良、董飞四位老师,贾玉森感恩在怀;环球网云南资深媒体前辈张密先生,贾玉森奉为“一字之师”;老画家仝中俊,学者教授郑嵩山、江福建,作家翟传海、臧建国、陈学现,书法家张道虎,企业家邹丽,陇南小诗人王汉平,大学良师益友鲁凤龙、周敏、褚宁伟、杨红昌等,这些感人故事,恕以后娓娓道来。

在众多前辈、老师帮助和激励下,贾玉森一直坚持不懈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努力让自己成为最亮丽的风景。

为过往留住感动,为未来描绘期待。不辜负便是最好的回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贾玉森接过前辈手中的旗帜,愿站得更高,走得更远,更好地勤奋笔耕,努力感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正能量。

过往与未来,感动与期待,将更多的日月精华用笔尖感触,用更多美好颂歌匠心独具的非物质传承技艺,贾玉森余生向阳,谱写人生最精彩的华章,书写人生最绚丽的精彩。(/乔森 王汉平 图/张丽丽 曹艳阳 一铭

QQ图片2023011008205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