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至上”为导向,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访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首席研究员,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传承人曹洪欣

发布日期:2022-11-17 作者:魅力中国杂志社 点击:13013

人物简介:曹洪欣,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委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兼中医药委员会会长,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首席研究员,《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中医药类总主编。主要从事中医理论传承创新、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与疑难病研究。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专利优秀奖,被俄罗斯授予国际合作发展奖,俄罗斯自然疗法协会授予盖伦奖章。编著《中医心悟》《心悟中医》等专著4部,主编学术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指导博士、博士后近百名。

QQ图片20221115112430.jpg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疫情防控、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健康中国、伟大民族复兴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在对外开放中提升了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为“接续传承优秀中医药文化,以“生命至上”为导向,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正确看待优秀中医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让我们一起随着本刊记者,去聆听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首席研究员,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传承人曹洪欣先生如何解答

魅力中国: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贯穿其中。您是怎样理解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曹洪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目标与重点任务,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贯穿其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全面理解把握“生命至上”的深刻内涵,致力为民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生命健康服务,致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责任使命,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需求,更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生动实践。

三年来,我国新冠肺炎防控充分了“生命至上”的理念,通过疫情防控,民众的生命观、健康观发生了巨大变化,珍惜生命、追求健康幸福,预防疾病发生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至高追求。

研究3000年来我国经历的555次重大疫防治的实践,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形成了伤寒六经辨证、温病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等理论,有效地控制了疫病的流行蔓延,保障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

从疫情防控到重大疾病防治,中医学始终倡导“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的理念;对人的生命源头,主张“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两精相搏,谓之神”的天人合一的生命观,从人的孕育到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体现了敬畏、珍惜与享受生命的理念,乃至“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寿命追求。结合新冠疫情防治和维护生命健康需求与健康中国建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大力推进从以疾病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向以生命为中心转变,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指示精神,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是新时代国家、社会现代化发展与人民生命质量追求与健康幸福的战略选择。QQ图片20221115113211.jpg

魅力中国:您如何辩证看待中医的博大精深?

曹洪欣:中医学理论与实践基于动态的生命观,在人身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突出以人为本的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模式,注重“天人合一”、“形神统一”、“动静结合”、“脏腑经络和调”的整体观念,秉持“生、长、壮、老、已”与“阴阳平衡”的动态平衡观,倡导女子七岁、男子八岁为周期的生理病理变化过程,以及内服、外用、药物与非药物等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重要贡献、对世界文明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当代与未来维护生命与健康、养生保健与防病治病的理论与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珍惜生命而养生保健不得病,辨证论治、早期干预控制病情不得大病,综合调理促进康复而恢复人体生理功能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发掘与弘扬中医对生命、健康与疾病认知理论与实践精华,有利于全方位、全过程维护生命健康与高质量防病治病,更有利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与满足现代化建设对维护生命、健康与疾病防治的广泛需求。

魅力中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一战略,您是怎样理解健康中国的?

曹洪欣: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贵在提高全民对生命健康的认知水平与能力,强化人人是维护生命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特别是从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做起,如中医强调的顺应自然、动静结合、形神共养、饮食有节、起居规律、劳逸适度、情志调畅、提高适应能力,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养生保健模式等。掌握一定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防患于未然,有利于生命健康维护与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从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础,积极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不断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与传承创新能力,践行养生保健以中医药为主导、重大疾病中西医协同、疾病康复以中医药为核心的人人享有中医药服务的格局,注重从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向全过程、全方位、高质量生命健康服务发展。大力培养面向基层的全科中医专业人才、培养中医药服务公共卫生人才,适应人人珍惜生命、维护健康与防病治病的广泛需求。依据《中医药法》,加快推进发掘中医药精华的示范性项目—中医药经典名方研制,推进中医药服务基层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中医药维护民众生命健康与防病治病能力,突出提供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果显著的中医药品牌服务。加快推进《中华医藏》编撰出版,为发掘中医药精华、坚持守正创新提供坚实的文献支撑。QQ图片20221115113219.jpg

魅力中国:请您解读下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

曹洪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是中医药事业与产业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也是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永恒主题。全面落实党和政府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与任务,核心是中医药人的自信、自立、自强,我们中医药人是传承创新的主体,必须踔厉奋发、勇于担当、团结协作,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为中医药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服务人类健康贡献力量。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本刊记者/王卉 贾玉森 乔森 图/齐作战 东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