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医道 技高德崇 ——专访“仲景国医传承人”、社旗县中医院副主任医师高崇

发布日期:2022-08-13 作者:魅力中国杂志社 点击:19207

IMG_20220806_092139_new.jpg

中药有渊源  历久药更香

       杜康饮酒成仙,刘秀赊旗称帝。行走在古老的社旗县,浓郁的酒香中,随时随地,都是你穿越的理由。

相传,刘秀落难,被王莽追杀,慌不择路地闯进一家刘记客栈,三碗老酒,赊酒招“刘记”用作义旗,顿时群雄响应,度尽磨难,终成帝王,因念“刘记”之功,虽敕封为赊旗店,并大兴土木,建立108条古街,修建九座气势恢弘的城门,赋予赊旗镇特有的皇家气派。

东汉末年,一位仁者携带《伤寒杂病论》,也如你我行走在青石铺就的街道上,忍不住嘴馋,也喝了三大碗,摇摇晃晃中,随身携带的药包掉进了酒坛……从此,赊店药酒,就这样走进了中华优秀中医药文化的宝库,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IMG_20220806_091910_new.jpg

如今,南阳社旗,朱集乡,王老庄,毗河畔,高家老宅院内,一棵桂花树下,一个身穿汉服的中年汉子,正在荷锄掘土。

在他背后的石桌上,一只古老的瓦罐,压着一本发黄的药书,一阵清风吹过,哗哗作响。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中年汉子放下锄头,双手拨弄着散发药香与酒香的泥土,一个青花老坛渐渐显露出来。

他轻轻擦拭老坛上的泥土,小心翼翼地放在石桌上,虔诚地打开蜡封,用镀金的勺子,盛了些许,泼撒在地面,清风顿时醉了……

他满意地点着头,舀了斤许倒进陶罐中,又续两斤多新酒入坛,封坛封土如故,转身恭恭敬敬地捧着陶罐,走进书房,放在药王和医圣像前案子上,净手焚香。

他会心地笑了,转身坐在案子旁的桌子前,仔细地甄别面前筐子里的药材质地,笑容更加灿烂。

这中年汉子,就是高崇,社旗县中医院副主任医师,仲景国医传人,社旗县中医界大名鼎鼎的“扛把子”。咱不表他仲景医学的辩证理论之烂熟于心,也不夸他妙手回春的望、闻、问、切之技艺,单单就一坛药酒的炮制,他用老酒引,循古法,其中医精神渗髓入骨,足见他岐黄行医、处世接物的从业精神。

“中华大地优秀中医文化的千年画卷,峰回路转处处景,山重水复时时新。我只不过是这幅画卷中小小的一笔。”面对赞誉,仁者总是智慧。高崇的人生,无疑医者、仁者、智者的三者合一。他始终坚守在传承和发扬优秀中医药文化,躬耕不辍。

心中有梦想  行动有力量

社旗因水陆两路南北通达而闻名,南船北马,千店万商云集于此,山陕两省商人更是近水楼台,集资修建起气势恢弘的会馆,作为茶行、药行的行会总部,协调着南来北往、东进西售的生意。

围绕着会馆建药王庙、马王庙,是赊店古镇独有的特色。

历史记载:清代客居赊旗镇的山陕商贾,以药材商居多且实力雄厚,又因商运走路以马帮车载居多,故建庙供奉唐代著名医药家——药王孙思邈、汉武帝之马监金日禅——民间传说中的马王爷,以求天佑,运通四海,财达三江。

高崇祖上有一支马帮,专门贩卖药材,生意红火。到了清末民初,铁路兴起,烽火狼烟,赊旗渐渐没落,不得不弃商从农。高崇自幼聆听爷爷亲讲的古经,药王庙的楹联,至今仍清晰地印在的脑海里:

上联:药物素有灵苦无奇方医奇病

下联:王侯高不仁独操仁术救人危

“医奇病,救人危”就成了懂事后高崇的诗与远方。上下学路上,每每路过中医堂,高崇无不踮脚攀窗,如痴如醉地看着白发长者望闻问切后,开出如吟如唱的药方,以至于回家被骂,进班被责……

痴迷是最好的老师,崇拜是模仿的动力。高崇时常把作业本撕成药方大小,坐在古槐树下,接诊好友装模作样扮的病号,远远看去,正如专家坐诊。一次正写药方时,被闻讯赶来的父亲掂了耳朵去……

耳朵被父亲揪得生疼,却推却不掉高崇“医奇病,救人危”的远大抱负。带着治病救人的理想,高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阳理工学院中医系。

在南阳理工学院,高崇学得系统,学得刻苦,令导师记忆犹新的是,高崇对《伤寒杂病论》进行了透彻的研究,对仲景辨证论治精髓的拿捏,达到了同届学生难以企及的高度,连学院的杨校医,也会有意找高崇切磋医术。

人生如棋,走什么步便有什么局。浅尝辄止,那是生活体验,精益求精,才是完美人生。难能可贵的是,高崇放弃节假日,走师访友,寻方觅药,专业素养有着质的提升,尤其是上交的毕业论文,挖掘融合出近乎完美的认知,科学地解读中医的五运六气,令人赞叹,更让人侧目。

IMG_20220806_091957_new.jpg

业精于勤勉,道熟于高远。高崇虚怀若谷,不断进修,不断访师拜友,曾先后在南阳中心医院、南阳市中医院、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进修学习。高崇不仅取得河南中医学院本科文凭,更是先后拜全国名老中医赵青春、国医大师唐祖宣为师。2019年至2021年期间,他在仲景书院进修并顺利结业,荣获“仲景国医传人”称号。不仅接受了系统的理论学习,而且亲受大师指点,使得高崇技艺精湛,用方娴熟,名声鹤起。

1高崇拜国医大师唐祖宣为师仪式合影_new.jpg

高崇拜国医大师唐祖宣为师仪式合影高崇拜著名中医赵青春为师仪式留影_new.jpg

高崇拜著名中医赵青春为师仪式留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高崇的座右铭, “医奇病,救人危”的事业渐入佳境,高超妙手回春的医术,普渡众生的品德,书写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精彩传奇。

心中有向往,行走有力量,传承有希望!

IMG_20220806_091340_new.jpg

辩证活用方  传承有力量

   “药物素有灵,苦无奇方医奇病”,深深地烙在高崇的骨子里。他推崇神农本草经,励志要用尽毕生精力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温病条辨》等经典著作,始终坚信的,却是“医无定方”。

经方是本,对症却不出奇,唯有围绕“定方”结合患者病情五运六气的辨证论治,才是药到病除的“奇方”。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追求人间大爱的高崇,在弘扬中医传承方面,更是持之以恒。数十年来,高崇放弃娱乐休假时间,潜心研究药书记载、民间流传或当代国医大师的经典药方,一味味药细心推磨,一剂剂量推敲,日复一日的打磨,并借鉴吸收了针灸学中的“对应效法”,做到冬病夏治,春病秋治;前病后治,后病前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在望闻问切上规矩用巧,收到了不凡的效果。

高崇说,药王、医圣总是眷顾着他。同样一个病人,同样一个经方,别人治不好的,他用起来便得心应手;别人治轻的,他可以药到病除。治疗的痊愈度、病人的满意度,以至于小小的诊室前来就诊的病人络绎不绝,门庭若市,促使高崇更加勤奋刻苦。

呵护人类生命,呵护人民健康,高崇正在信心百倍地走在健康中国、中医复兴的道路上。医道微微,技高德崇,正是这样的初心、使命担当,我们的生活才越来越发美好。

而这一切,却来得那般不易,高崇知道,在中医传承方面,只有经历过千锤百炼,才能练就创造的力量。历尽世间千般苦,方得清辉万世明。 

IMG_20220806_092021_new.jpg

论道诉衷肠   传承有远方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与高崇攀谈,受益匪浅。

高崇很少谈到自己医术的精湛,更多的是从黄帝内经的五行六气,到张仲景的辨证论治,从孙思邈的《千金方》谈到了儒释道……

医者,华山论剑,讲的是传承的精髓、辩证的拿捏,看似平淡无奇的中草药就有了灵魂,行者便有了智慧,奇方良药涌泉而来……

高崇邀请我品尝他新采的药材,劲道、地道。高医生却笑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药嚼千次,其味心知。”

接着,又让我欣赏他炮制的黄精,九蒸九晒,古法炮制,色泽透亮,那是健康的味道。

最后他邀请我品尝他研制的防疫清热汤,他动情地说:“疫情防控,中国风景独秀,因为我们有数千年优秀的中医传承这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呷了一口:“味道就是不一样。”

高崇激情地比划着:“不瞒你说,我在师徒们共推的防疫排毒汤基础上,适量加入民间流传的苇根和新鲜茅根,清热的面更宽了,口味更甜了……”

高崇拍拍胸脯:“这是心,仁心,丹心,红心!”

未标题-1.jpg

IMG_20220806_124127_new.jpg

高医生对笔者说:“你要写,就写写老黄牛吧。”他指着书房贴着的老黄牛,笑着说:“你看,它们吃百样草,脚踏实地,任劳任怨,懂得回报……”

我盯着神采飞扬的高医生,眼前晃动着“老黄牛”“孺子牛”“拓荒牛”的高燃形象。

“医之道最微,微则不能不深究;医之方最广,广则不能不小心。” 高崇怀着对优秀中医文化的敬畏之心,以“老黄牛”精神,虔诚地耕耘和坚守着。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这样的耕耘者、坚守者,优秀的中医文化才能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本刊主笔/贾玉森 /乔森 东山子)